正月初六,定光佛圣诞。
有两种法,可以播种没有焦虑烦恼的前因:一是做善事,二是不做不善事。这两种法是人没有焦虑烦恼的前因。所以世尊在《无焦恼经》中说:“有智之人,令身语意,行诸善行,及诸善业,唯大作善,身坏命终,必生天界。”
不同境界,不同的“我”:
欲界:执着于见到的、听到的、嗅到的、尝到的、触到的、感知的,以为这些感受的本体就是“我”。
色界:执着于见到的、听到的、触到的、感知的,以为这些感受的本体就是“我”。
无色界:执着于了知和定境, 以为定境相或恒审思量心是常住不坏的“我”。
不同境界的“我”成因不同,由欲界到无色界,由大颗粒的“我”到细微的“我”,都是“我”。人类在欲界,相比于另外两种境界,“我“更多、更重。
於諸世界修習無限之慈心,於上下十方無怨意、敵意以達無礙。-《慈經》
吴地富阳县董昭之,有一天乘船过钱塘江时,见一蚂蚁爬行在水中的芦苇上,想救它上船,可船中人皆不同意。于是他就用绳子把芦苇拴在船边,蚂蚁得以上岸。
当天夜里,董昭之梦见黑衣人来致谢说:“我是蚁王,不小心掉进江里,承蒙你救助,以后你若有急难,可告诉我。”
十多年后,董昭之被人诬告犯盗而入狱,想到当年蚁王之梦,但不知如何告知蚁王。一人说:“为何不在地上找两三只蚂蚁,放在手掌中告之?”董昭之如其言做了。夜里果然梦见穿黑衣服的人说:“赶快投奔余杭山中,可免于难。”醒而逃之,遇朝廷大赦,得免于难。
[按]活着的乌龟不知自己之生死,而死后所留存之甲壳,反能预知他人之吉凶祸福。此种事理,即使是圣人也有所不知。因此对蚁王报德之事又有何疑惑呢?
摘自安士全书《文昌帝君阴骘文》广义节录:蚁王报德